哈佛商業評論 (tw.com.iscreen.hbrgoogleplay) on Google Play

WhoIs for 'com.tw'

tw.com.iscreen.hbrgoogleplay
+++【第107 期, 2015年07月號】新上架!!+++ 人資的新作為時代執行副總編輯 鄧嘉玲對於當今人才不敷所需的窘境,許多人指責人資部門只能處理行政事務,無法針對策略上的需求,提出相應的人才規畫。許多管理學者、顧問公司最近都在探討,如何改造人資部門,以發揮更大的效能。其實,執行長和人資部門雙方必須共同努力才行。人資長在對這些指責感到憤憤不平時,不妨將此視為提升人資部門的機會,主動提出可以怎麼做,來累積公司的人力資本。比方說,可以設定重要議題,讓主管們一起來關注。像是為了讓企業更靈活調度人力,許多彈性的工作安排因應而生;一些重要企業目前也揚棄傳統的績效評估法,改採持續的對話,來改善成效。這些都是主管們不能忽略的新做法。而為了有效運用人力資本,人資部門應做人才的分析和解讀。目前,微軟和Google已藉由分析資料,來預測是否聘雇了對的人才;IBM也運用龐大的員工資料庫,更有效地組成團隊(見〈人力資源改造大計〉)。暢銷書《執行力》作者瑞姆.夏藍和一些重要的人資專家,則認為人資長和人資部門應擔任更高層的決策角色。首先,人資長應有預測結果的能力,不但能評估企業內人員的部署能否達成業務目標,也能預測競爭者的人力變動,會對業界產生什麼影響。其次,人資部門應不再是成本中心,而應轉變成價值的創造者。像是更換某個重要職位的人才,因而改善該部門的績效,或是讓幾個有才華的員工共組一個新事業小組。而人資部門的績效,應更能與營收、利潤率、品牌認知度、市占率等連結。執行長必須擔起責任,重新定位人資部門(見〈成為執行長策略伙伴〉)。處於職涯中點的人,常感覺疲憊不堪,心中想「我是否該換個跑道了?」此時,一般人會藉著自我反省或詢問親友,來找出解方,但這無助於得到突破性的見解。試試下面的方法。精心製作一些實驗,不論是兼職,或在週末執行特約專案,都可能發掘人生的第二曲線。試著拓展不同的人際網絡,當然也是找到不同跑道的好方法。轉換職涯不需要完美的計畫,但需要堅持不懈(見〈別被錯誤職涯絆住了〉)。經理人在經營企業時,應區分「效率」與「效果」。本期中,逢甲大學人言講座許士軍教授說明,追求效率重視內部穩定;而追求效果則重視外在變化、著重創新,經理人應在二者間拿捏清楚。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魏思炯(John R. Wells),在本期中接受專訪,他認為擁有高策略智商的組織,方能因應未來變局。他並且直言,台灣眾多的中小企業,雖然應變力強,但未來想要讓每個國民的財富增長,台灣必須要有更多布局全球,並擁有品牌的企業。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《哈佛商業評論》英文版創立於 1922 年,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出版公司發行。八十餘年來曾經孕育出許多先進的管理觀念,對全球的管理實務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許多著名學者和專家常常先在《哈佛商業評論》上發表原創性的文章,等待迴響,然後改寫成書,如杜拉克、波特、韓第、蓋瑞‧哈默爾、大前研一的著作。遠見‧天下文化事業群身負讓台灣與世界一流管理水準接軌的使命,於2006年9月1日啟動《哈佛商業評論》全球繁體中文版,不僅提升整個華人企業的管理理念、改進實務運作、增加實際績效,更要讓它成為台灣社會前進的動力。《哈佛商業評論》app特色:※ 內含哈佛商業評論與特刊,一次擁有※ 下載後離線閱讀,好方便 ※ 左右滑動或點擊功能鍵輕鬆翻頁體驗 ※ 雙點擊畫面或雙指觸控放大拖曳閱讀 ※ 自動儲存閱讀進度 ※ 連結「臉書」分享心情 ※ 不定期優惠折扣+++【哈佛商業評論 訂閱多期與單本購買】方案說明 +++ 1) 本 app 免費下載,並提供試閱雜誌,供您實際體驗。 2) 試閱後可依自己的需求,選擇訂閱期數。確認購買後,將從您的Google Play個人帳戶扣費。3) 您也可以選擇單購期刊。 4) 隱私條款,請見 http://www.hbrtaiwan.com/declaration_policy.html Android 版與 iOS 版的「哈佛商業評論」是各自獨立的 app,會員帳號無法互通。